没有大陆参加的金马奖,究竟什么变了?
据国家电影局消息,暂停大陆影片和人员参加2019年第56届台北金马影展。消息传出,四座皆惊。这些年来,“金马奖”经历了哪些喜与忧?关注公众号“文化产业新闻”,回复“金马奖”,了解更多详情。
作者:路俊迪
8月7日,据国家电影局消息,暂停大陆影片和人员参加2019年第56届台北金马影展。消息传出,四座皆惊,有人认为是对去年金马奖的“回应”,也有人认为不过是与金像奖“撞期”的选择而已。
一言激起千层浪:大陆暂停参加金马奖
8月7日早,中国国家电影局发布消息,将暂停大陆影片和人员参与2019年第56届金马影展。
随后,新华社、央视新闻等媒体也纷纷转发,一时间刷爆全网。
金马会
本着“字越少,事越大”的原则,定然不容小觑。
此事要从今年6月说起,中国电影家协会与厦门市政府6月17日宣布,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将在11月19日至23日举行。
按惯例,金鸡奖颁奖仪式会在最后一天举办,尴尬的是,台北金马影展官方网站显示,第五十六届金马奖颁奖典礼也将在11月23日举行。
台湾导演李行呛声“金马奖到今年已经第56届了,他们金鸡奖才几届?”
并直接喊话中国电影协会负责人"我劝你金鸡奖不要自不量力,你们现在改期还来得及。我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生气"。
时间来到7月底,台湾金马奖报名截止,台湾媒体大肆造谣,称大陆几部质量较高的电影都报名了金马奖云云。
而后遭到光速打脸,王小帅、刁亦男、张艺谋工作室均发文辟谣。
再然后,就是8月7日,电影局的发声。
不仅国内议论纷纷,也激起了台湾千层浪。蓝绿营媒体都大力报道此事,但表态大相径庭。
绿营媒体渲染,大陆方面“卡台下重手”。
蓝营则客观报道此事,还援引大陆学者评论称,台湾有些人无大局观,伤害两岸感情和互信,最后造成全民为他们“埋单”。
金马奖回顾:那些年的喜与忧
大陆与金马奖的历史渊源
金马奖创办于1962年,是中国台湾地区举办的电影奖项,是全球最早华语电影奖之一,旨在奖励华语电影创作与发展,评选条件中不设地域限制,评选对象面向所有华语电影和华语影人,有“华语电影界奥斯卡金像奖”的美誉。
80年代,台湾电影崛起。侯孝贤、杨德昌、李安相继出现。
这些导演关注社会、反映现实,着眼历史与人民、家庭与个人,致力于做“区别于商业电影之外的另一种电影”。
中国大陆第一次与金马奖结缘要追溯到1996年。
由姜文执导、夏雨主演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包揽了金马奖最佳电影、导演、摄影、改编剧本、影帝大奖。
1998年,李小璐、陈冲分别拿下金马奖最佳女主、最佳导演奖。
如果说,2003年前,金马奖的本土色彩还颇为浓厚,甚至因偏重鼓励港台电影而处于尴尬地位。
那么2003年以后,随着大陆电影产业化发展,金马奖入围数量与报名数量都呈小幅增长趋势。
2010年,金马奖还增设了最佳新导演奖,给予具有潜力的青年导演奖项鼓励。
比如乌尔善就是从新导演奖出来的,2011年凭借处女作《刀见笑》获得提名。
近几年来,大陆的优秀影片,斩获的金马奖类别越来越多。
2012年,金马奖最佳剧情片、最佳女配角、最佳新演员和最佳改编剧本颁给内地影片。
2014年金马奖中,内地电影抱走15个奖项。
2016年的金马奖更是成了大陆年:范伟《不成问题的问题》赢得金马奖最佳男主,周冬雨、马思纯《七月与安生》成就金马双影后,冯小刚《我不是潘金莲》获得金马奖最佳影片。
2018年的金马奖,内地影片大获全胜。《我不是药神》连续斩获最佳男演员,最佳新人导演和最佳原创剧本奖。
2014年金马奖:巩俐的“不公正待遇”
众所周知,巩俐在第55届金马奖上担任评委,但巩俐与金马奖早就有了交集。
2014年,巩皇携《归来》入围了最佳女主角,这也是她第一次入围金马。
本是大热获奖人选,却不曾想结局意外爆冷,巩俐以一票之差惜败,影后被《回光奏鸣曲》的女主角陈湘琪摘走。
值得关注的是,九名台湾评委全部将票投给了台湾的陈湘琪。
第二天,巩俐的经纪人曾敬超就代她给台湾媒体发声明、炮轰金马奖不公正,“我这次来特别感谢金马奖给我机会,让我了解一个不专业的电影节是怎么样的”。
并且还放话称“这是我第一次来金马奖,也是我最后一次来金马奖!”
当然,巩俐可不是单枪匹马。
刘嘉玲发文称“巩俐什么世面没有见过,她赢得起输得起,她得不得奖都是我心目中的影后。”
向太也发文支持巩俐!
2018年金马奖:傅瑜的“独立个体论”
当然,对于国家而言,上面的都不是什么大事。
但是你要是跟“一个中国”玩花样,事儿可就大了!
2018年11月,在第55届金马奖的颁奖典礼上,台湾地区年轻女导演傅榆的纪录片《我们的青春,在台湾》获最佳纪录片奖。
然而,她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却说:“希望我们的国家可能被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,这是我最大的愿望。”
傅榆一番话,不仅让牵头人李安一脸无奈。
更是引起在场大陆演员巩俐、段奕宏等人的不满。
而台湾行政部门发言人谷辣斯‧尤达卡却在金马奖“台独”风波中公然宣称“台湾不是中国,台湾没有中国电影”。
蔡英文也公然给“台独”站台!
傅榆“深思熟虑”之后,发帖子表明“自己并不是一时冲动”,台阶也塌了。
原定最后颁发最佳影片的巩俐没有同李安一同上台颁奖。
而且,在金马奖颁奖典礼结束后,大陆电影人集体缺席了金马晚宴。
并纷纷转发了人民日报“一个都不能少”的微博,话题的阅读量达到了70亿。
尽管李安导演说既然来到了金马奖,我们就只谈电影。艺术是纯粹的,不应该被其他东西所干扰。
但,感情有了裂缝,修补难矣。
艺术没有地域,但艺术家有
在国家电影局表示将暂停大陆影片和人员参加第56届台北电影金马展后,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收到消息表示非常遗憾。
而民进党的一些台独政客还通过台独媒体说没有了中国的金马奖更“干净”更“自由”。
好一出“精神胜利法”!
玖鼎贵宾厅
台湾导演朱延平则回应:“金马奖是华语电影的重要活动,如果大陆影人这次无法来参加金马奖当然令人遗憾,我们的大门从来没有关闭过,希望尽快让电影回归电影,才是华语电影圈之福。”
有些话语总是惊人地相似!
在暂停个人游时,台湾方面也曾回应“让旅游回归旅游”。
艺术和政治从来都不是各自为营的,艺术、娱乐和文化必然会体现一种政治态度,就算是爆米花电影,也会体现大环境下的意识形态。
以好莱坞电影为例,不管是漫威宇宙超级英雄还是黑帮科技恐怖爱情,都蕴含着美国民族的精神与气概。
客观来讲,金马奖确实是目前影响力较大的华语电影节,但那是建立在对不同影片、不同题材、不同意识形态包容的基础之上!
金鸡奖作为与金马奖、金像奖并列的三大华语电影节之一,因影后不二封、时效滞后等问题而让其权威性饱受质疑。
但是,我们应该看到的是,金鸡奖本身的“含金量”并不低,2015年张涵予凭借《智取威虎山》获得最佳男主角,2017年邓超凭借《烈日灼心》获得最佳男主角,像陈道明、富大龙等金鸡奖老牌影帝,哪个不是用作品说话的实力派?
在过去30多年里,金鸡奖给予了无数文艺电影、实力派演员、表演艺术家最大肯定,我们完全可以相信,随着《哪吒》《我不是药神》等既具有商业性,又注重艺术性作品的出现,大陆电影会成为华语电影的重要力量。
而金鸡奖也会慢慢提升,成长为影响力较大的华语电影节。
结语
奖项和电影,向来就是互补的关系。只有参选的电影影响力大,奖项才有公信力。反过来,奖项令人信服,好电影才会参展。毋庸置疑艺术属于全人类,但艺术家却是有国籍、地域之分的,很多艺术作品本身就包含对价值观的倡导。我们融合多元,我们包容开放,但我们也捍卫立场,明确态度。
推广:许艺琳
【往期精彩】
“维密秀”被谁杀死了?
缘定七夕?和文化产业来一场浪漫的约会
文化产业新闻:
创建于2013年4月,微信内创建最早、最有价值的文化产业资讯平台,在业内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。《中国文化报》曾 做专访,刊发题为《生产高品质内容,做专业自媒体平台——文化产业新闻:不做新闻的搬运工》的报道。发送最新行业动态和分析报道,链接政府、企业、学界的 信息中转站,文化产业相关从业者学习、交流、宣传的必备工具。
金马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