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大陆大润发「生了孩子」小润发 阿里巴巴这算盘打得好吗?
当年以2000余亿台币收购润泰集团金鸡母、轰动一时,不久,带领大润发打下「中国大陆量贩业江山」的台湾人功臣、黄明端悄悄辞职,一众台籍高管亦早已全部退休。
「我战胜了对手,却输给了时代,」黄明端辞职时发文如此表示,一句「时代抛弃时,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」瞬间在内地商界走红。
阿里巴巴接手操盘後,这个一度号称「19年不关一家店」的零售业传奇,後来怎麽样了?
答案之一是,大润发「生了儿子」中润发,还「生了孙子」小润发。
子孙战略,是大润发近年为适应大陆新零售时代而进行的多业态布局,目的在於打造第二增长曲线。
「儿子」中润发,也称大润发Super,是先前大润发大型的「精简瘦身版」,主打生活超市。
不同於过去大润发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卖场模式,中润发一般在2000到3000平方米左右,砍掉家电、服饰等商品的面积,增加生鲜和生活用品等消费频率较高的商品比例,约占57%的营收。
场景上「小即是大」,商品上「少即是多」,缩短辐射半径,提升购物的便利性。同时,根据不同的商圈和顾客结构来调整商品结构。
「孙子」小润发,也叫大润发mini,主力店型为200到600平方公尺,同样以生鲜、食品、日用品为核心,但业绩占达到75%左右。
大陆媒体《中国新闻网》分析,「大中小润发」齐头并进的经营模式,像极了「带娃」。
如此「三代同堂」「子承父业」,可以发挥大润发在场地和品类供应上的优势,店仓一体的模式,能与中润发、小润发的业务协作互补,向社区深度渗透,填补大润发未能触及的市场空白。
「大卖场得突破单一的购物场景,」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CEO林小海说,大卖场要转型成为购物、体验、服务、社交一种多元消费的场景。
其实在大润发「瘦身」之前,大陆多家零售巨头已开始尝试小型化鸿途社区白菜网。
沃尔玛开出了紧凑型门店和惠选社区店,家乐福则在上海开出首家较大卖场面积减少40%的门店。2018年,阿里盒马鲜生开首家精品超市「盒小马」,当年年底,永辉首家mini店在福州开业。
店面面积收缩,成了量贩业大趋势,个中道理不难理解。
「用大店带小店,可以加速推动社区团购落地,成为近期零售巨头应对行业升级转型的迫切态势,」《中国新闻网》报导指出。
但是,做「小」,意味着更精细的经营,以及更激烈的竞争。
业内人士认为,相比大卖场的「大」,「小」更体现一个店的经营水准和决断力。
「因为不能把所有品类和商品纳入一个店,同时,由於高毛利商品相对比例不高,经营成本也不低,需要一个全新的运营和管理模式,」微信公众号《零售氪星球》指出。
最近一次高层异动引发了关注──2022年8月,原小润发总经理袁彬不再负责小润发业务,个人去向未定白菜彩金论坛网 。小润发新任业务操盘手由张皓明接任,他原是中润发负责人,早期在盒马体系中负责便当外卖业务。
小润发官方没有公布换帅原因,业内人士研判,考虑到距离小润发首店开出仅有两年,模式尚未跑通,这一举动非常规人事调整,应该是与小润发战略重点调整、推动业务进展等原因相关。
最明显的是品牌定位的变化。
小润发创立之初,定位为社区生鲜店,要离消费者更近,提升区域布局密度。
现阶段再看小润发,已改成主打「家门口的鲜食专家」,变成有早餐店、熟食铺等,兼具部分便利店功能,意在以鲜食解决方案为卖点吸引消费者。
前後对比,逻辑已有变化。
另外,2020年大润发官方曾表示,将在2021年规模化扩张小润发,预计年内开出200家门店。
但隔年只开出103家门店,可见展店速度不达预期。
「当年度财报中,业务进展也朝着毛利改善、收窄店亏损率方面,暗示着子孙战略未能实现盈利,」另一位行业趋势观察家说。
若再摊开高鑫零售发布的财务报表显示,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,来自销售货品的收入约为805亿人民币,较前一年减少约41亿元,毛利则衰退4.2%。
大润发和高鑫零售的市场处境十分不妙。
目前高鑫零售於大陆212个城市开出486家大润发、12家中润发以及84家小润发。门市大多集中於华东的小润发,家数更形减少。或许,阿里巴巴对小大润发润发市场区隔的「探索」,还是现在进行式中。
玖鼎貴賓會
大润发